一号站娱乐平台登陆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一号站娱乐平台登陆 > 新闻动态 > 一名年仅20岁的少数民族女首领,为何被朝廷残忍地剐了3650刀?

一名年仅20岁的少数民族女首领,为何被朝廷残忍地剐了3650刀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8:37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清嘉庆年间,黔西南一名年仅20岁的布依族少女,平素治病救人,因不堪官府压迫,最终揭竿而起,建立了军政巫三者合一政权。

清廷调集数省围剿,寨破之日,少女自焚未成,被押解至京城剐了3650刀;义军被缴武备,浇铸为纪功铁柱,立于贵阳甲秀楼前。

一、南笼大起义

01.“康乾盛世”

雍正是黔程比较佩服的一位皇帝。

康熙晚年时比较怠政,又因“九子夺嫡”搞得心力交瘁,导致吏治败坏、国库空虚,最后将皇位传给雍正,正是希望他锐意改革挽回颓势。

雍正政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雍正元年(1723),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平叛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。

2、雍正二年(1724),由户部郎中李卫主持“火耗归公”改革,然后推向全国。

3、雍正四年(1726),河南巡抚田文镜推行士绅一体当差、一体纳粮及摊丁入亩。

4、雍正五年(1726),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南、贵州改土归流。

乾隆享受了雍正的改革红利,由此国库充盈,四处开疆拓土,自诩“十全武功”。

乾隆不愿背负雍正所遭受的“骂名”,不愿得罪士大夫阶层,一心树立自己“明君圣主”形象,却又好大喜功、刚愎自负。

乾隆晚年时,国政早已不堪,遍布全国的白莲教起义此起彼伏;纵有刘统勋、海兰察、兆惠、阿桂、傅恒、福康安等能臣名将再生,都难填乾隆所挖的坑。

所谓“康乾盛世”,与“文景之治”、“贞观之治”,其实相差甚远。

乾隆留给嘉庆的大清王朝,其实已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!

不过,黔程对乾隆开疆拓土的功绩倒是颇为赞赏,今日华夏疆域的基本盘,正是在乾隆时期定型。

02.王囊仙与韦朝元

改土归流的历史进步意义自无需多说。

但历史吊诡的是,造福千秋万代的事,往往在当时都已造成灾难、留下骂名,如商纣王征东夷、秦始皇灭六国、隋炀帝修大运河、云贵改土归流,莫不如是。

改土归流不过数十年,少数民族就被官府摊派的各种徭役、劳役、杂役所困,而土地则迅速集中到大官僚大地主手中,劳苦大众纷纷陷入赤贫。

清乾隆六十年(1795),贵州松桃及湖南永绥(今花垣)、凤凰、干州(今吉首)等地的腊尔山红苗在白莲教影响下,爆发了大起义,迅速遍及贵州东北、湖南西部和四川东南一带。

清嘉庆元年(1796),清廷调集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省清军镇压,其中贵州安笼府(府治在今安龙县)安笼镇清军,被调往镇压腊尔山红苗大起义之松桃石柳邓部。

由此,安笼府清军兵力空虚。

嘉庆元年冬,安笼府洞洒寨王囊仙、当丈寨韦朝元见清军兵力空虚,随即以木刻为信,召集各地群众到洞洒、当丈两寨商议起义。

王囊仙:布依族,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),南笼府洞洒寨人。

王囊仙本名王阿崇(也作王阿从),传言自幼习武,懂医术,常常采草药为穷苦群众治病;同时,王阿崇又懂得布依摩教,属于摩教道公的那类,行巫术以“治病消灾”。

王阿崇医巫合一,深得人心,加上貌美,年纪轻轻就很有声望,被布依人称为“囊仙”,就是汉语中“仙姑”的意思。

韦朝元:布依族,生于乾隆三十三年(1768),南笼府当丈寨人。

韦朝元又名韦德明,因常将胡须蓄成七络,所以人称“七绺须”,出生于贫苦人家,自幼苦难,因此十分仇恨地主官僚。

韦朝元武艺高强,收有王抱良、王抱羊、李阿六等徒弟;当丈寨与洞洒寨相邻,因此韦朝元与王阿崇熟识,两人共同商议起义事宜。

03.南笼大起义

经过木刻传信,数千布依族、苗族贫苦群众陆续到达洞洒、当丈两寨,其中也包括安笼府生员桑鸿升一家人。

桑鸿升:汉族人,生年不详。

桑鸿升的祖先为明初时期调北征南的将士,入黔一世祖桑友官至安隆所百户(正六品),二世祖桑英因功升任安隆所千户(正五品),后代承袭。安隆所就在如今的安龙县。

明末清初,桑家不愿仕清,于是转而耕读传家;数百年来,桑家开枝散叶,终成为一方大族,分布于安龙各地。桑鸿升正是桑家的其中一支。

众人推举王囊仙、韦朝元为首领,王囊仙称“皇仙娘娘”,韦朝元称“大王玉帝仙官”,以洞洒寨为“京城”、当丈寨为“仙府”,修木栅、筑石城、聚粮草、备器械,准备起义。

投奔王囊仙、韦朝元的汉族人桑鸿升,有知识有文化,深受重视,被任命为主谋军师,委以集人、调兵、运粮、传票重任。

正是在桑鸿升设计下,义军建立了军、政、巫三者合一政权。

军之方面属于战斗组织,政之方面属于行政组织,巫之方面属于宗教组织。大家想想如今的伊朗,大致就是这种组织体系吧。

其中韦朝元的徒弟王抱良、王抱羊、李阿六等人,则任丞相、军师、总兵元帅等上层职务。

嘉庆二年(1797)正月初五,韦朝元命徒弟王抱羊首先起事,攻下普坪,切断清军北逃之路。

第二天,王囊仙、韦朝元率领数千人从洞洒寨、当丈寨出发,浩浩荡荡杀向南笼府城,史称“南笼大起义”。

听到数千义军已经在城郊集结,而府城清军大部远在铜仁松桃,知府曹廷奎吓得撞柱自杀。

经历金淳、把总杨文海则立即关闭城门,然后从城墙上垂吊人出城,召集城周乡勇入城坚守。

义军仅有刀矛等简单武备,无攻城的云梯;府城内清军据城坚守,并不出击,只是用火炮远远轰击义军。

由此,义军伤亡惨重,一时竟难以进至城墙脚下;于是挑选一批勇士,在王抱羊的带领下,冒死将柴火运至城门,改用火攻,点燃柴火......

眼见城门即将攻破,清军的火炮再次发挥作用,竟将义军攻城首领王抱羊炸死;义军只好撤退,放弃强攻府城的计划,转而进攻周边城镇。

二月初,义军围困永丰州城(今贞丰县城),然后进攻永丰定边城。

定边城为明崇祯四年(1631)普安监军副使朱家民所建城堡,开四门,城墙周长约2100米,厚1.5米,堡内多为汉族客民。

朱家民建定边城的目的,是与永丰城互为犄角,守住贵阳进入黔西南的门户,防止“奢安之乱”时水西土司进入黔西南境内。

定边城建成后,几乎没有遇到较大战事,至南笼大起义时,首次守城之战便是生死之战!

如果攻不下定边城,就没法攻下永丰城,义军只好强攻;如果定边城被攻破,城内客民必死无疑,由此清军与客民拼命坚守!

双方均志在必得,玩命那种,由此双方死伤惨重。

最终,在王囊仙的亲自指挥下,义军攻破定边城......

定边城破,惨遭屠城,唯有3人躲于墙洞未被发现,得以幸免!

定边城一战,影响深远!

南笼府各地客民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定边城,纷纷组织团练自保,竟达39个之多,每个团练人数从数百到数千不等!

义军转而南下,攻破册亨州城;随即向西,攻破黄草坝、捧乍;再次北上,越过北盘江,攻入关岭,进入广顺,兵锋直指贵阳!

与此同时,大定府威宁、黔西、平远(今织金),安顺府永宁、归化(今紫云),贵阳府广顺、长寨(今长顺)、定番(今惠水)等地少数民族纷纷响应,贵州西北、西南及黔中一部,遍地狼烟!

南笼大起义终成燎原之势!

清廷大为震惊,嘉庆紧急发布喻令:贵州巡抚冯光熊自贵阳出兵围剿,云贵总督勒保紧急从铜仁带兵反攻南笼,云南巡抚江兰从曲靖前往关岭,两广总督吉庆带兵进入南笼!

义军主要沿关岭—永宁—归化一线构筑防线。

贵州巡抚冯光熊进军至关岭,竟不敢继续前行;云南清军越过北盘江,被义军击退!

直到勒保带着精兵4000余人赶到关岭。

此时义军驻守关岭不过1000多人,勒保骁勇善战,又颇有计谋,兵力也占绝对优势,由此关岭失守,1000多义军全部战死。

关岭失守,永宁、归化的义军退回南笼,在新城(今兴仁市)一线设置新的防线。

勒保命清军正面炮轰义军阵地,义军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正面;勒保另命一支清军偷偷绕到义军阵地后面,由此前后夹击,义军大败。

关岭、新城两场大战,勒保的4000多清军,同样伤亡过半!

勒保于是一方面紧急调兵补充,另一方面命令南笼境内各屯客民组织的团练,协助清军攻打义军。

眼见四处清军合围而来,王囊仙、韦朝元孤注一掷,猛攻南笼府城,欲攻下府城以此坚守,却始终没有攻下,只好退守碧峰山。

随后,2000清军援兵到来,加上团练,勒保的兵力再次占据绝对优势。

勒保多次进攻碧峰山,虽兵力武备占优,却均未得手,于是按兵不动!

义军以为清军畏惧不敢再战,于是晚上全军冲下山攻打勒保大营!

义军冲入大营,营中空无一人,只见清军伏兵从四面八方冲来,居然中了勒保之计!

义军大败,碧峰山丢失,仅数百人逃脱。

王囊仙、韦朝元等人退回洞洒、当丈两寨,双方迎来最终决战!

04.最终决战

八月十五日,此时距离起义不到一年,勒保向洞洒、当丈两寨发起了总攻!

义军拼死抵抗,绝不投降,寨门被破,双方陷入巷战!

无奈清军太多,王囊仙、韦朝元战到最后,累得脱了力,无法再战!

当丈寨中,义军点燃早已准备好的柴火堆,义无反顾地跳入火堆,宁愿自焚也不作清军俘虏!

清军一拥而上,从熊熊大火中将王囊仙、韦朝元等人抢了出来......

毕竟,如果能将义军首领活着抢出来,就可以说是生擒,顶戴一定会被义军的鲜血染得更红、更艳、更光彩夺目!

1000多名义军,在洞洒、当丈两寨当场战死;战至脱力被俘的2000多义军,被就地处决!

桑氏作为安笼府大家族,除桑鸿升一家参加义军外,其他人其实均站在清廷一方。

如桑汉,官授把总(正七品),在乾隆六十年参加了对腊尔山红苗起义的平叛,不过桑汉并没有跟随勒保回征安笼;再如桑揆,在南笼大起义爆发后,绘制南笼地图献给勒保,并作为勒保清军向导;再如桑鸿照,与桑揆一起绘制地图,另将自己山林献给清军作军需之用。

桑氏一族在南笼大起义中罹难的人也很多,男性多人最后被官府赐祀忠义祠,而自杀身亡的多位妇人,也入祀烈女祠。

关于桑鸿升的结局,有两种说法,一是身受重伤,眼见将死,勒保乃将其就地斩首;二是与王囊仙、韦朝元等人一并押解京城,处以极刑!

黔程倾向于第一种说法,毕竟在南笼大起义中,桑氏家族为清廷出力甚多,勒保如果以桑鸿升重伤将死为由就地斩首,比之押解京城处以极刑,算是给桑氏家族一个极大的照顾了。

王囊仙、韦朝元等4名义军首领,则被押解京城,一路供人参观,震慑朝野!

十一月初七,王囊仙等四人被处以凌迟极刑!

凌迟的上限是3357刀,因为是一小刀一小刀的割,所以到了3356刀后,最后一刀就结束犯人的性命,算是一种恩典。

当然,很多人压根不用等到3356刀,就早已死亡!

王囊仙不愧是“仙姑”,内心强大到无以复加!

在一刀一刀的活剐之下,王囊仙硬是一声不吭,没有求饶,没有流泪,慷慨赴死!

据说,3357刀后,王囊仙仍然意志清醒,绝不求饶,于是刽子手继续施刑,一直割了3650刀,为历代凌迟酷刑之最!

那一年,王囊仙年仅20岁,正在含苞待放的年龄,就已灿烂凋谢,宛若划过天际的刹那流星!

04.兴义府与安义镇
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,朝廷置安隆守御千户所。

清顺治九年(1652),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改安隆为安龙,“安龙”二字,自是希望自己作为真龙天子,能够在此结束颠沛流离的日子。

顺治十五年(1658年),清军攻下安龙,又将安龙改为南笼所,寓意也很明显,朱由榔在此,不过是困于笼中罢了。

康熙六年(1667),南笼所为升南笼厅;雍正五年(1727),南笼厅升为南笼府。

嘉庆二年(1797),南笼大起义爆发,谁也想不到的是,曾经寓意朱由榔困于笼中的南笼府,竟然会成为了清军的“笼子”。

平叛成功后,清廷将南笼府改为兴义府,府治仍在安龙县;在黄草坝置兴义县,兴义县登上了历史舞台;改永丰州为贞丰州,或许是纪念定边城、贞丰城军民的忠贞吧。

中国文化人的肠子弯弯绕,一个地名改来改去,每一个名字都有寓意,后面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!

与此同时,清廷将安笼镇改为安义镇,统辖镇标三营,左营驻守兴义县城(即今兴义黄草坝)、中营驻守兴义府城(即今安龙县),右营驻守新城(今兴仁市),兵力增至5000人。

由此,从兴义县城到兴义府城再到新城县城,清廷扼守黔西南境内南北大纵贯线,南接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,北接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。

清咸同年间,曾任贵州提督的赵德昌、田兴恕等人,都曾任过安义镇总兵;白旗军起义时,刘燕山办团练镇压义军,其长子刘官箴因功也被任命为安义镇总兵。安义镇的重要性,可见一般。

清雍正十年(1732),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贵改土归流,导致黔东南苗民大起义;鄂尔泰镇压起义后,收集苗民刀矛等武备,熔化浇铸为一根铁柱,立于贵阳甲秀楼前,纪功炫耀!

勒保有样学样!

勒保在镇压南笼大起义后,也收集义军的刀矛等武备,熔化浇筑为一根铁柱,并立于甲秀楼前。

勒保所浇筑铁柱上的铭文为:“圣武维扬,诞及蛮荒。兴义洞洒,挞伐用彰。功成锡爵,苗俗安良。剿抚永制,铭柱重光。”

解放后,为淡化民族之间历史往事,两根铁柱被拆,如今保存于贵州博物馆。

可惜的是,我数次到博物馆,却从来无缘一见!

不见也罢,那两根铁柱哪是什么铁水所铸啊,明明是数万义军的血水所铸!

读史而不把自己代入,我并没有如此理智。

这是我的性格硬伤,不过正是因为这个硬伤,所以我才喜欢历史!

二、鲁屯牌坊群

我没有去洞洒、当丈两寨寻访是否有南笼大起义遗迹,因为我判断应该没什么遗迹,最多只是遗址吧。

安龙招堤公园内,倒是塑有王囊仙的塑像,是新品,并非古迹,我兴趣不大,仅仅看看,没有拍照。

不过,我倒是去鲁屯一游,因为鲁屯牌坊群和南笼大起义有关。

鲁屯是明初所建屯堡,据说鲁屯李氏先祖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,但我有所疑惑,毕竟是皇亲国戚,到这么一个偏远之地守这么一个屯堡,倒像是被发配一般,好像不太符合常理。

这只是我的疑惑,我没有鲁屯李氏的详细资料。

图片

鲁屯残存城墙

鲁屯为南笼府城(今安龙)与黄草坝(今兴义市)之间交通要道,鲁屯李氏是屯堡后裔,汉族客民,还有多人在官府任职或考取功名,自然是王囊仙、韦朝元重点攻击的对象。

王囊仙、韦朝元大军之下,鲁屯被攻破,多人被杀。

后来鲁屯李氏组织团练围剿义军,战死的人也很多。

对战死有功之人,朝廷当时就给了抚恤。

如果战死之人的妻子尽孝守节,或者家有百岁老人,当地官府就请旨为他们建牌坊,这就是鲁屯牌坊群的来历。

没有南笼大起义,就没有如今的鲁屯牌坊群,两者是因果关系。

01.黄建勋之母李氏节孝坊

李氏为优廪生李明楷女儿,候选训导李总章、生员李纯章的姐姐,十八岁时嫁处士黄明为妻,两年后生子黄建勋。

南笼大起义时,黄明及胞弟黄昱罹难,此时黄建勋不足一岁,李氏独自一人,将黄建勋及黄昱的遗腹子黄建业抚养成人。

清道光十七年(1837),当地官府奏请朝廷为李氏建节孝坊。

图片

黄建勋之母李氏节孝坊

图片

02.李锦章百岁坊

南笼大起义时,李锦章全家罹难,只李锦章一人幸免,时年李锦章56岁。

战乱平息后,李锦章重立家室,近60岁方得一子。

道光二十三年(1843),李锦章102岁,当地官府奏请朝廷为李锦章建百岁坊。

图片

李锦章百岁坊

03.李汝兰之母百岁坊

李汝兰之母吕氏为黔西州学正吕淑的女儿,嫁庠生李明孝的长子李宪章为妻。

南笼大起义时,全家外出避难;战乱平息后回鲁屯寻找公婆两人,只寻得公婆两人尸体,运回归葬。吕氏知书达理,子孙在她的教诲下,均有所成。

清道光十六年(1836),当地官府奏请朝廷为吕氏建百岁坊。

图片

图片

李汝兰之母百岁坊

鲁屯原有牌坊4座,其中一座毁于1966年。

我是和一位朋友一起前往鲁屯的,朋友对历史古迹不感兴趣,我倒是看得津津有味,一再细细欣赏。

朋友问我:为什么1966年只毁了一座牌坊,这三座却得以保存下来?

我略微思考后回答:这些牌坊非常坚固,可以屹立于道而数百年不毁,估计当时的人毁其中一座牌坊都非常吃力,就懒得再费力去毁另外三座了吧。

游玩鲁屯牌坊群后,我们驱车去万屯寻找汉墓,却没有找到,当地人说:早已回填了。

我虽然没有在省博物馆看到鄂尔泰和勒保所立纪功铁柱,却有幸看到了万屯汉墓群出土的铜马车和摇钱树,如今已是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
附:本文景点地址

01.鲁屯牌坊群: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鲁屯镇;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